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年鉴 > >正文

习近平深改“协奏曲”:经济是重头戏 群众是落脚点
2015
08 /10
17:46
消息来源
国际在线
习近平深改“协奏曲”:经济是重头戏 群众是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站在时代高度,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理论的系统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头戏

  习近平: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2014年2月28日,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习近平在会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作用,要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的落实,运用好已有试点成果和研究成果,加强工作协调,使各项改革协同配套,使改革与宏观经济运行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协同推进。”

  经济学家宋清辉解读:从改革提及的频率上,可以见到政府依然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并协同大量的投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府角度看,关键是明确角色,找好定位,既要搞活放开,又要管理到位。从市场角度看,破题口就在经济体制改革。

  政府的“减法”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能够摆脱大量束缚,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取消、下放一系列性质审批更是向各部门要效率,减少企业创立、发展时不必要的行政障碍,令术业有专攻的民营经济工作者更好的创造财富;简政放权,一方面是要尊重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要清理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在打贪反腐的同时增强干部队伍的廉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真正为老百姓、为市场服务。

  市场经济走上正轨,民营经济才能实现繁荣,但当前形势并非如此,大量国家垄断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急需从“藏富于国”向“藏富于民”转变的情况下,简政放权将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心剂,让更多的民众在多劳多得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降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动内需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实现良性循环,令GDP有更好的表现。

  于法有据

  习近平: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喻中解读:法治下的改革怎么改?既要尊重规则,又要推进改革、改变规则,两者的关系如何协调?

  法治下的改革有助于促进法治。改革虽然可能从一个侧面伤害法治,但法治下的改革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促成法治。法治下的改革对于法治的正面效应在于:第一,依据法定的程序,可以通过改革,完善现行的实体性法律与程序性法律,或废除某些不恰当的法律规范(譬如《劳动教养条例》),通过改善法律规则而提升法治的品质。第二,在改革过程中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调整,可以优化法治的环境。法治建设,既依赖于法律规则、法律文本的改善,但是,对于法治的更坚实的支撑,其实是政治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法治需要高品质的政治、经济来支撑;或者说,法治水平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一个政治、经济都不行的国家,不大可能有像样的法治。

  反过来看,改革中的法治也有助于促成改革。对于改革来说,法治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法治为改革的有序展开提供了程序性的规范。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讲规则。法治可以为改革提供基础性的规则。法治就像河流的两岸,约束着河水向前流淌。没有法治提供的程序性规范,改革可能进退失据,就像河水可能泛滥成灾。第二,法治为改革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对于改革来说,法治提供的合法性基础及正当性依据,显然是改革有效推进的重要资源。没有合法性的改革,很难取得实效。第三,法治可以把改革的成果巩固下来。把改革的成果写在法典上,是巩固改革成果的最好方式。

  呼唤改革促进派

  习近平: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凌云解读:党的领导与改革合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这一论述深刻阐明,只有在加强党的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既说明领导力度是空前的,也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新的改革领导体制。当今中国正在加速转型,在经济多元、利益多样的前提下,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就将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动力。

  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本

  习近平: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要大力宣传推进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效,准确解读出台的改革政策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讲的这句话,被视为羊年之春“改革第一声”。在被定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2015年,习近平的这一关键之语,昭示着关键之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将会更加彰显“为人民改革”的鲜明取向。

  专家喻荃山解读:发轫基层的改革伟业,动力来自人民,百姓最先获益。“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话一语中的。此前,“含金量”“获得感”被网民一再狂转,足以说明习近平的这番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也更读懂了“为人民改革”的鲜明指向。

  每项改革政策的酝酿或出台,普通人都会问: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能受什么益?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改革就是要为百姓解决难题的,让百姓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不断得到实惠,这是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基本前提。老百姓遇到的难题不少,许多只有靠改革才能解决。凡是能解决问题的改革,人民群众肯定会支持。解决了问题,人民群众就能得实惠。习近平再三强调,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奔着问题去。他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无疑就是要使百姓在追求美好生活上有获得感。能够不断对位满足百姓在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追求生活尊严的需求,让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获得感就会增强。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改革试点,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确保取得成效。对需要长期抓落实的项目和任务,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对今年条件不具备、暂不启动的改革任务,要创造条件,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适时启动。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凌云解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论述,将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认识发展为持久性认识。强调改革的持久性,既是对历史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奋斗的期许,它是对国内外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的疑虑作出“永远不会变”的肯定回答,是对社会上的种种模糊认识作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停滞”的郑重表态。这一论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展示了党中央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勾画出了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壮阔前景。

    
作者:姚毅婧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张蓥蓥
上一篇:习近平用“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一篇:遏制隐瞒食品安全事件,亟需织密监督之网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