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年鉴 > >正文
干部“能上能下”的关键
贯彻落实好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需要详规。虽然新规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明确了调整程序和调整方式,但是究竟“下”的详细标准是什么,“下”的方式如何操作,“下”的渠道如何疏通等等,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干部管理智慧。不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更详尽的细则,以便操作起来能够“对号入座”,有利于规定的具体落实。
落实能上能下规定,需要“关键的少数”以身垂范。抓住了顶层权力,抓好“一把手”,也就是抓住了根本。顶层的能上能下有序推动,下级自然心领神会,积极跟随效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把手”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贯彻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就事半功倍。
好制度开了好头,如何落实成为重中之重。毕竟,相比于反腐案件的黑白分明,“能下”的规定虽然明确,却并不一定有那么紧迫;相比于“能上”的皆大欢喜,“能下”肯定会得罪人;相比于“能上”的容易,“能下”则阻力很大,甚至还会“惹麻烦”。因此,是否敢“下”能“下”会“下”,才是真考验,好制度更需要行之有效和好操作的落实力。
能上能下,关键是“下”。培养、提拔干部,各级政府部门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丰富经验,该怎么样操作水到渠成。但是,对于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进行“下”的组织调整和处理,过去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这次干部能上能下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就需要更大的勇气,更科学的办法,更严格的落实力,如何“下”才是关键和重点。
干部“下”与否,群众应能说上话。干部能上能下,固然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监管,但是,领导干部是否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是否真正在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干有利于发展的事情,干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基层群众往往最有发言权,老百姓的感受往往最接近真相,也往往是最生动的折射。因此,能上能下新规要突出“群众意见”,使不好好干事的干部从心底里害怕群众的监督,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有效消除“四风”等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