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年鉴 > >正文

那些开国元勋们与法律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2017
10 /04
22:26
消息来源
律事通
那些开国元勋们与法律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国庆节到了,同志们在寻求十一黄金周的远方时也不应该忘记国庆节这一普天同庆的节日初衷。在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法律是提到国家治理时不得不提及的话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68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的是68年前的那些开国元勋们对中华民族的殷切希望。那么在国庆节的这一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有着法律渊源的开国元勋们。


一、因官司而开始的法律启蒙


毛泽东在1909年秋曾请求父亲把他送到毛岱钟先生那学习大清律法。当时毛父曾输过一场官司,就是因为他的对手引用了一句经书上的很合适的话,因此而败诉。正是这半年的法学启蒙教育,让毛泽东熟知法学常识,也奠定了后来毛泽东治理国家的主要精神。

 

毛泽东任期共有三十多位秘书,在这些秘书中不乏法学大家。比如毛主席的早期秘书江华,后来曾经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等职;毛主席在任职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时的秘书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谢老是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他起草了我党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律文件《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意义重大。




二、公派攻读法学学位


“中共五老”中还有一位林伯渠,林伯渠同志在建国后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这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在年少时曾被公派到东京弘文学校攻读法学,与法学之间也是有着很深的缘分。


三、祖孙两代皆学法


邓小平同志为人熟知的是改革开放的设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和法律的渊源。1978年,天普大学授予邓小平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成为迄今为止唯一授予中国国家领导人荣誉学位的美国大学,邓小平称其"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象征着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由此拉开两国法律交流的序幕。

 

长江后浪推前浪,邓小平的孙子邓卓棣长大后考入北大攻读法学,后来又前往美国杜克大学深造,随后在华尔街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一段时间后又回国发展,成为了一名基层县官,负责发展政府法制等方面工作。




四、西南政法的创始人


说到刘伯承元帅不得不提的就是“五院四系”之一的西南政法大学。这所曾经被誉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的政法院校前身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由刘伯承元帅创办;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西南政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得到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特殊的建校背景,使西南政法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五、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董必武同志也是一位伟大的法学家。董必武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很多具有独创性意义的见解,同时他也一直长期奋斗在法制建设的实践第一线。

 

他曾经提出法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那个时代,他还提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对于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们在中学政治课本中背得滚瓜烂熟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即是董必武同志在五十年代时针对我国法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方针。

 

董必武先生在当时十分具有前瞻性地提出要抓紧对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如今我们看到的民法典多多少少有其当时的思想的影响;他还提出要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宣传等,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也没有过时,可以说,董必武同志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奠基人。




国庆节要普天同庆,也应当回望前人的足迹,展望未来的发展。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我们也要看到前人为中国的法制建设所做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法制建设的明天也必将更美好!


作者掘心师姐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张蓥蓥
上一篇:法律人必知的那些“法律第一” 下一篇: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