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史海 > >正文

刘少奇视为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用改革握紧权力
2010
12 /29
03:49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刘少奇视为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用改革握紧权力

核心提示:刘少奇说:“1960年我访问苏联时,勃列日涅夫一路陪我……这个人是一个平庸的人,不是一个办大事、成大业的人。在火车上也好,在宴会上也好,在日常接触中也好,他跟我谈话翻来覆去就是一些老话、官腔,没有什么新鲜的语言,连开玩笑都说不上。但也可能是伪装的,他的毕恭毕敬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1965年1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三大,勃列日涅夫采用了“只进不出”的策略:过去的老同志是革命的宝贵财富,要让他们发挥余热;现在的新同志会给我们带来朝气和活力,也应该给他们提供舞台??总之一句话:“一个也不能少”。勃列日涅夫以自己特有的“老好人”方式,既安插了自己准备提拔的人,也维持了与老人们的情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不动声色地巩固着自己的权力。

苏共二十三大选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届中央委员会:195名正式委员,165名候补委员。最上层似乎没有变化,老人们各得其所,仍占据着各自的位置。唯一能看出的改变是,中央主席团重新恢复为斯大林时期的中央政治局,从此勃列日涅夫也就顺理成章地与斯大林一样,被称为总书记了。

勃列日涅夫(资料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09年第6期,作者:陈为人,原题:《“宫廷政变”后的勃列日涅夫》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走完了生命的全部历程。

几年前已到处流传勃列日涅夫健康状况恶化的消息,甚至有几次还煞有介事地传出他已死亡。后来医生披露:在勃列日涅夫的最后几年,他虽还活着,已不太清楚周围发生的事情了。但他一直顽固地把一个超级大国的权力执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回首历史,真会让人产生一种荒诞感。

东西方政治家的误判

据吴冷西回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我国最高领导层曾对苏联政局作过一次预测和判断。

毛泽东问前往参加1964年苏联十月革命节的中国代表团同志:“你们看苏共这次把赫鲁晓夫搞下台,主要是什么人?现在的苏共领导,什么人是主要角色?”

周恩来回答说:“现在名义上勃列日涅夫是第一书记,但看起来他似乎不是最后拍板的人。在会谈过程中间,对许多事情,他的态度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没有明确的态度。很难说他就是核心人物。”

刘少奇说:“1960年我访问苏联时,勃列日涅夫一路陪我……这个人是一个平庸的人,不是一个办大事、成大业的人。在火车上也好,在宴会上也好,在日常接触中也好,他跟我谈话翻来覆去就是一些老话、官腔,没有什么新鲜的语言,连开玩笑都说不上。但也可能是伪装的,他的毕恭毕敬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邓小平说:“1960年莫斯科会议的起草委员会和中苏两党会谈都没有勃列日涅夫参加,他不像是一个拿主意的人。”

金日成后来也对中国领导人说:“勃列日涅夫这个人我们和他有过几次接触,看起来这个人有点木头木脑的,反应很迟钝,而且谈正经事时话也不多。他现在当头,他是不是主要的核心骨,谁也说不准。”

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勃列日涅夫的呢?美国人多恩伯格出版于1974年的《勃列日涅夫??克里姆林宫的明争暗斗》一书中这样说:“勃列日涅夫给人留下的印象,跟他那易怒的上司赫鲁晓夫和他那暴躁的敌手科兹洛夫在国外造成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克里姆林宫权力中枢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有的人可能把他看成比傀儡领袖强不了多少。”

然而,历史是最终的裁判:令当年政治家们大跌眼镜的是,就是这个被认为是“过渡性人物”的勃列日涅夫,竟然把一个超级大国的最高权力一掌18年,成为苏联继斯大林之后掌权时间最长且“善始善终”的第二人。

仅此一点,勃列日涅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历史人物。

究竟谁在推翻赫鲁晓夫的“宫廷政变”中充当了主角?几十年来,一直是个扑朔迷离的谜。

一向与苏联关系紧密的金日成,也一头雾水地向中共领导人打探:你们估计他们这几个人中间谁是主角?金日成说:“虽然中央全会是勃列日涅夫主持的,后来他又被选为第一书记,但是这件事情是不是他的主角,我看值得怀疑。12日主席团开会之前,他才接到通知从柏林匆匆忙忙赶回来。报告也不是他做的,而是苏斯洛夫做的。”苏斯洛夫在当年的苏联政坛被称为“灰衣主教”。“灰衣主教”是17世纪法国首相黎塞留大主教的顾问约瑟夫的绰号,意为幕后出谋划策的人物。

邓小平说:“苏斯洛夫肯定是赞成的,但不会是他一个人搞起来的。据我们在7月间中苏两党会谈期间的观察,苏斯洛夫这个人书生气比较重,发言时他总是照着稿子念,遇到我们提出什么问题,是由安德罗波夫(当时是联络部部长)给他递条子的。”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曾国藩被赞为军事天才 治军思想影响蒋介石毛泽东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公然宣布与贪官分成的皇帝是哪个?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