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史海 > >正文

唯一一位自请降低薪金待遇的开国大将是谁
2014
03 /19
09:06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唯一一位自请降低薪金待遇的开国大将是谁
\许光达和夫人邹靖华

  本文摘自《世纪风采》2012年第2期,作者:葛美菊,原题:《开国大将许光达的传奇婚恋》

  开国大将许光达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但包办得双方满意,情真意切,并且相伴终身,这在共和国高干的婚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其实,许光达和邹靖华从包办婚姻过渡到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和坎坷,路漫漫而情长长。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乳名五伢子,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母亲在他幼年时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父亲许子贵,是位老实本分的农民,目不识丁。岳父邹希鲁,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道中落以后前一段时间以教书为业,邹靖华是他的二女儿,乳名桃妹子,1913年生,比许光达小5岁。邹、许两家本是门不当户不对,为什么能够联姻,而且两家父母都心甘情愿呢?说起来颇为奇特。

  家里贫寒,许德华年仅7岁还没有牛鞭子高时就给别人放牛。他非常羡慕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常常利用放牛的机会偷偷来到学堂窗外当“旁听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对他很有吸引力,以至在一个寒冷的风雪天,他竟不堪受冻挨饿而晕倒在地。

  在学堂讲课的先生便是邹希鲁,他早就注意到这个偷偷听课的穷孩子。如今见他在窗外晕倒,这让他十分感动和爱怜,便立刻将他救醒,收下了这个学生,且破例免收其学费。

  1921年秋天,13岁的许德华考入了长沙师范学校,在大伯的资助下,进了师范。这所学校是邹希鲁的同窗好友徐特立创办的,后来徐将邹希鲁也聘来学校任国文教员。

  许德华深知读书不易,发愤读书,加以天资聪慧,在同学中品学兼优,出类拔萃。邹希鲁非常喜爱和器重这个寒门学子。

  邹希鲁打算给桃妹子找个人家,于是想到忠厚诚实的许德华,主动托人到许家提亲,自是一提便允。这一年,许德华14岁,桃妹子才9岁,都少不更事,他们的婚姻大事自然就由父辈做主。亲事订下以后,邹靖华随父去长沙,进了女子职业学校。

  两厢情愿的包办婚姻

  许德华在长沙师范读书期间,开始受到革命启蒙教育,读了不少马克思的书,积极参加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学生运动,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18岁的许德华经党组织选送,秘密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由于许德华临行前没顾得上去看一眼近在咫尺的家,也没有来得及与未婚妻告别,邹、许两家都不知道他在黄埔军校。正在疑惑间,许德华寄信来了,还随信附了张照片,身着戎装,威武英俊。邹希鲁知道,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办的,跟孙先生革命不会错。

  1927年夏,许德华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五师直属炮兵营任见习班长,9月随南昌暴动和起义军南下潮汕一带。在三河坝激战中,他身负重伤,伤未痊愈,就急着去寻找部队、寻找党组织。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他辗转来到安徽寿县,终于与党组织接上关系,担任了学兵团的教育副官,并策划组织武装暴动。他们的行动被敌人察觉,一道逮捕令随即发出。在紧急关头,他们接到组织的指示,机智地骗过哨兵,逃出了虎口。不久,许德华等党员奉命打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开展工作。

  在前往冯部途中,许德华向带队的请了假,于一个中秋圆月夜,风尘仆仆地迈进了家门。

  这时的桃妹子因经济困难,辍学回家绣花,以赚点钱补贴家用。久别重逢,这一对青年男女都非常激动。桃妹子突然问:“五哥,你说农民运动糟得很还是好得很?”

  这使许德华很是兴奋,他多么希望桃妹子能与自己同走一条路呵,可是,由于保密原因,他没有向她公开自己的身份。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农民运动当然是好得很?!”

  桃妹子满意地笑了,她觉得自己同德华是息息相通的。

  老人们考虑他俩的年纪已经不小,又处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都主张把他俩的喜事给办了。许德华并不想马上结婚,他怕自己四处奔波不能守家度日,反而连累了桃妹子。但他的老父想用结婚来拴住儿子,坚决要求儿子办喜事。没办法,选定中秋过后几天,他们举行了婚礼。

  就在他们新婚燕尔之时,叛徒在武汉供出了许德华的身份和去向,大军阀何键立即签署加急电报拍往长沙,要求把许德华“缉拿归案”。在长沙警备司令部供职的一个亲戚得悉这事后,连忙托人带信给许德华,叫他快逃。

  这消息把桃妹子惊懵了。她惊恐地问丈夫:“德华,你是共产党?”

  许德华点点头。

  “你快逃吧!我知道你走的是正路,不打倒那些坏蛋,穷人就没有活路。”她哽咽了。

  “桃妹子,我走后你要多保重。我会回来的!”被迫离家的许德华轻轻擦去妻子的泪水,安慰说。

  “你放心吧,天崩地裂,我也等你回来!”桃妹子再也说不下去了,痛哭失声。

  凌晨,浏阳河畔,雾气蒙蒙,一叶小舟载走了桃妹子的亲人。他俩新婚才10天,可不想这一?竟是10年。

  十年别离多坎坷

  许德华逃到长沙城,见城里到处是缉拿他的通缉令,为避开敌人注意,就改名为许光达。此地不可久留。他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便思考去处,蓦地想到岳父邹希鲁正在河北省清河县任县长,便来到了这儿。邹希鲁不知道他是共产党,留下他做警察局长。许光达想,一时与党组织联系不上,在这里也可以为党发展一批武装力量,就答应了。没多久,长沙警备司令部顺藤摸瓜,打听到许光达的下落,他只好演了一出“炸狱畏罪潜逃”的戏,连夜逃走。邹希鲁遂因“渎职罪”被革职回乡。

  许光达又到北平,后来到开滦煤矿当过矿工,最后辗转来到上海,终于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1929年9月,许光达被推荐到周恩来主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他作为党代表被派到湘鄂西组建红六军,担任参谋长,后又在贺龙麾下的红二军团任师长。他跟随贺龙南北驰骋,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许光达与贺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天傍晚,许光达与贺龙在湖边散步,正遇一户人家在办结婚喜事。贺龙见景生情,笑吟吟地对许光达说:“我给你介绍一个湖南妹子吧,不能总是光棍一条呀!”当贺龙得知他在长沙老家已有妻室时,便关切地问:“她现在怎么样啦?”“不知道。我们结婚才10天,敌人就要来逮捕我,我逃离家乡,已经两年多没敢通音讯了。她生死未卜,我心里很挂念。”一丝惆怅浮在许光达的脸上。其实,1930年12月,许光达与爱妻邹靖华曾近在咫尺,只是双方都没有想到对方会在此地,痛失了相见的良机。那是在湖南津市。1930年夏,李立三左倾盲动路线统治中央,强令红军去攻打大城市,错误地提出“打下长沙,夺取南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冒险口号。彭德怀率领第三军团曾一度攻入长沙。邹靖华很激动,去向红军打听许德华的消息,但没有人知道,她失望地哭了。

  红二军团也奉命去攻打大城市,贺龙只得率部南征,12月初,攻克津市,与白军展开巷战。其时许光达担任红二军团十七师师长。突然,他发现一间民房旁站着个姑娘,在硝烟中东张西望,全然不顾危险。他吩咐参谋过去叫她赶快进屋躲避炮火,他没有想到,这姑娘就是他的妻子。当参谋劝她躲避炮火时,她趁机打听许德华。参谋摇摇头,他自然不知道许德华就是现在的师长许光达。两人由此失之交臂。反动派隔三差五到许家坐堂要人,闹得鸡犬不宁,邹靖华更是受到种种磨难。

  为了生计,她只得到长沙一家织袜厂做工。由于过度劳累,她常常咳嗽、吐血,有一次竟晕倒在织机旁,医生说她得了“痨病”。反动派仍然没有放过她,让她在脖子上挂“共匪婆”的牌子游街示众。一天,长沙警备司令部的人拿着一份事先写好的与许光达的“离婚声明”,让邹靖华签字,声称她签了字就可以获得自由,但她却一把把那张纸撕得粉碎。而此时的许光达,正躺在上海一家医院的病床上,他是1931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负的伤,敌人的子弹正打在他心脏附近,威胁着他的生命,贺龙特地派人送他到上海治疗。临行时,贺龙给了他一笔医疗费。他思念远在故乡的妻子,趁此难得的空闲,给家里写了一封探询性的书信。没多久,许子贵接到一封信,请邹希鲁看了好久,却不解其中味。信是这样写的:德华兄:安徽寿县一别,你说回家成亲,婚后即归,至今两年有余,不见音讯。是爱妻扯你的后腿,还是自己激流勇退?望来信告之,顺致福安。廖运周其实,这是许光达假托别人名字写来的信,以免暴露自己和给家人带来麻烦。许子贵到长沙悄悄把儿媳妇找了回来。邹靖华细看笔迹觉得信是丈夫写的,断定他是借他人之名投石问路。苦苦思念丈夫的她,得到了莫大的安慰,立即按信上的地址写了回信。

  当许光达的第二封信到了邹靖华手中时,她激动得喜泪直流。丈夫还活着!她打定主意,如果他再来信,就提出要求,亲赴上海照顾他,再苦再难也不离开他。邹靖华把丈夫的信放在最里层的衣袋里,从不离身,想他的时候,就悄悄地拿出来读读。丈夫在信中嘱咐她多读点书,并寄来了他在医疗费和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200元钱。这使她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她发愤苦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补完了课程,考上了长沙女子师范。她天天盼望着丈夫的再次来信,但始终未见音讯。在焦虑和失望中,邹靖华终于又收到了许光达从苏联寄来的信。原来,叛徒出卖,供出上海的这家医院是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组织上便火速将他转移出医院,并秘密送往苏联治疗。

  许光达随信邮来10张小纸条,上面用中文、俄文写着收信地址,告诉她只要把其中一张贴在信封上,他就可以收到。10张小纸条,寄托着他对妻子的无限深情。邹靖华欣喜若狂。她心里踏实了。她已有了相当的文化水平,对苏联有不少的了解。她连续给许光达写信,把那10张纸条都用光了,还是没有回音,不祥之兆又袭上了她的心头。她怎么知道,由于国民党同苏联关系恶化,两国边境封锁,信路中断了。延安重逢情更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全面抗战爆发了。许光达带着学到的新知识和旺盛的斗志踏上了从苏联归国的征途。1938年初他回到延安。不久,他被任命为抗大教育长。这位英俊潇洒、身居高位,且又吃过洋面包的将军,一出现在延安,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婚事是同事和学员们私下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当时延安结婚要求对象的条件是“二八五七团”,即28岁,5年干龄,7年军龄,团职干部。许光达正是具备这些条件人中的佼佼者。

  抗大是女才俊集中的地方,有端庄娴淑的大家闺秀,有才华横溢的作家记者,有能歌善舞俏俊艳丽的演员,还有风度翩翩的女军官……其中不乏勇敢者,大胆地向许光达抛出了求爱的绣球,或者委托别人从中撮合,但都被许光达婉言拒绝了。有知情人基于他与妻子失散多年,妻子生死不明,而且他们的婚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因此劝他再娶。许光达仍不为所动,说:“不,我要等。万一她没有死,我另娶她人,岂不伤透了她的心?这些年来,战争的烽火紧紧地追赶着我们,她为我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盼望与我团圆,我怎能辜负她!假使她真的死了,我也要见到她的坟,哭一阵,添上一?土……”许光达从苏联回到延安后,曾给妻子去过信。可是根据地发到国统区的信根本邮不到。到抗大后,他又查阅了学员花名册,凡是从湖南来的学员他都去问过,但没有人知道邹靖华。

  真是苍天有眼。这一天,又有一批新学员来到了延安,这些人中,就有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和他的妹妹许启亮。那么,她俩是怎么从长沙到延安的呢?原来,她们是带着徐特立开的介绍信,按照他告诉的路线,远道奔波,几经周折,才终于到达延安的。接待的人把她们安排到了延安大旅社。她们十分疲劳,正想痛痛快快地睡一觉,一位小战士来到屋里,大声问道:“哪位是邹靖华?”许启亮听到问话后,立即拉着邹靖华走了过来,指着她说:“她就是。”邹靖华没有想到,初来延安,就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不解地问:“是谁找我?”“我们教育长。”“你们教育长是谁?”“许光达!”小战士的话音未落,一位身材高大的军人挑帘子走了进来。邹靖华抬眼一望,这不正是10年未见、朝思暮想的丈夫吗?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还是忘情地扑到了许光达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

  许光达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也无声地落下泪。许光达夫妻久别重逢,一时传为佳话。第二天,应毛泽东之邀,许光达带着邹靖华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做客。一见面,毛泽东就握着邹靖华的手,高兴地说:“祝贺你们夫妻团聚!欢迎你到抗大学习!”邹靖华小时候就听父亲和徐特立谈起过毛泽东,毛泽东也是她父亲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跟邹靖华打听了长沙的一些情况,还问起了邹希鲁和长沙师范的近况。看得出,毛泽东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毛泽东向邹靖华简要介绍了当前的政治形势,鼓励她努力学习。他送给邹靖华几本小册子,有马列的,也有他自己的。他风趣地对邹靖华说:“光达是信马列的,你可不要再信佛了。”因为在谈话中,邹靖华说过她曾吃斋,信佛。妻子奇迹般地出现在许光达的面前,抗大的许多同事及学员来到他们的住处,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中有几个偷偷爱过许光达的女学员也来了,在她们看来,邹靖华不过是个平常的女人,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然而她却是教育长苦苦等待的心上人,因此,她们对这位教育长更加敬佩了。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彭德怀的“棋趣”:悔棋是“高招” 下一篇:童年阴影: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皇后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