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史海 > >正文
胡适的应酬与寄托:一段鲜为人知的真情
山路颠簸不平,在青黄憔悴、山石曝露的小丘陵间曲折蜿蜒。翠竹与槁木败草满目,仅容一车的泥石小路,总跟淙淙的溪涧为邻。穿过深洞新隧,时而一段陡坡,时而一片豁然开朗,村落与民居,星散其间。邓丽君的歌声在车中回荡,一道从小城到了上庄???早春时节,细雨之中,与友人抵达了群山环抱,烟岚氤氲的胡适之故乡。
在胡适故居里,陈列着他结婚时亲友所赠的喜联,并没有看见千里之外北平朋友的名字。若说鲁迅与胡适两位先生有多少相似之处,答案可能很多,而两人均将对母亲的孝思,置诸爱情婚姻之上,则最为人所注目。相较朱安而言,江冬秀的一生无疑是幸福的,或许没有炽热的爱情,但她拥有了婚姻与家庭,这一切都归功于冯顺弟(1873?1918),身处这山中小村的胡家寡母。
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胡适在美国通过博士学位考试,束装返国,于七月十日抵达上海,旋即北上,出任北京大学教授。也就在同年十二月,他翻山越岭,南下回到绩溪上庄,与母亲在他十四岁时所聘的江家小姐举行婚礼。次年十一月,历尽艰辛,年仅四十六岁的冯太夫人离世。事隔十多年之后,民国十九年(1930)六月廿六,胡适满怀思念作了《我的母亲的订婚》。至十一月廿一夜,母亲去世十二周年之际,又写下《我的母亲》一文,淡淡的哀伤,平静而动人。
近检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在卷末看到秦母张太夫人的《柏节松龄图咏》,影印诸家题咏,内有胡适所填的《减字木兰花》词一阕,不见于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无疑是寻常应酬之作,却不无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意味。
据《宗谱》中秦世铨《族叔母张太夫人传略》知,张夫人是秦锡青、秦锡九、秦梦九三人祖母,早年丧夫,守节抚孤,将幼子启堂培养成人,经商致富,又专心教育孙辈,除锡九继承父业从商外,锡青、梦九均在京中部院担任公职。秦梦九之女惠?,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夫人。
民国十三年(1924)甲子,张太夫人欣开九秩,孙辈为她祝寿,以《柏节松龄图》遍征题咏。此前,先有民国八年(1916)九月,时任大总统之徐世昌题赠“节励送筠”匾。九十大寿时,在无锡本地曾请吴观岱绘图,惜今不见于《宗谱》。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苏富比曾拍卖安徽休宁人程璋(字德璋,号瑶笙)民国九年(1920)所绘《柏节松龄图》,引首为天琴老人樊增祥所题,时在甲子(1924)四月,此四字见于《宗谱》。图后依次有里人朱路(应锡卿昆仲之请,钱塘杨晋书,1920)、常熟孙雄(1925)、四川萧方骏(1925)及南丰赵世骏(无年月)诸家题词,也见于《秦氏宗谱》。按:萧方骏(1870?1960)字龙友,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璋先生尊人,蒋兆和先生岳父,精于岐黄之术外,并擅书法,所题之诗,纯是酬应,但很应景:
错节盘根八百秋,饱经霜雪气仍遒。怀清志定成松寿,茹苦心坚继柏舟。纯孝有孙同令伯,高文入史赖阳修。葱葱郁郁真难老,美荫传家万古留。
此外,《宗谱》中还有郑孝胥题“柏节松龄”四字额,民国十三年(1924)夏日武进庄蕴宽题词(应梦九之请),以及胡适题词。其词全文如下:
中年苦志,苦尽甘来真福气。柏节松年,膝下诸孙个个贤。
小人有母,毕世坚贞天不寿。游子归来,欲报深恩恨已迟。
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胡适敬题,用减字木兰花词调。(钤“胡适之印”白文方印)
前半阕记张太夫人守节抚孤,得享高年,子孙均有所成就,福气之至。后半阕似与张太夫人完全无关,转而说自己的母亲。冯太夫人二十三岁守寡,四十六岁去世,胡适十四岁订亲以后,就离开上庄,辗转上海、美国、北京等地读书、任教,长达十四年之久。刚从大洋彼岸归来,成家立业,尚未奉养慈母,冯氏就不幸辞世。当胡适看到张太夫人前半生经历与母亲何其相似,而后半生儿孙在堂,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以致他情不自禁,在应酬之作中,寄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