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史海 > >正文

揭秘战国末期“货币战争” 如何加速大秦帝国的建立
2016
11 /10
10:54
消息来源
未来网
揭秘战国末期“货币战争” 如何加速大秦帝国的建立
    核心提示:随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黄金与秦的圆形方孔钱在市场上的流通能力比其他形制的货币强很多,到了战国后期各国逐渐选择黄金为交易媒介,圆形方孔铜钱的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广。

  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黄金与秦的圆形方孔钱在市场上的流通能力比其他形制的货币强很多,到了战国后期各国逐渐选择黄金为交易媒介,圆形方孔铜钱的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广。

\

 

  秦半两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崔庆贺,原题:如何从货币史角度解释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节选

  货币的多样性对应“市场的多层次”理论,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日本的黑田明伸。黑田认为,某些市场偏好这一类货币,而另一些市场偏好另一类货币。正因为如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可能因此存在着多种定价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持有不同货币的双方,便不能以固定比价的“对称”方式进行交易。这就是其所谓“非对称性”的现象。黑田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本身具有不得不使通货分化的不对称性。

  黑田这种货币多样性的观点,在中国历史上就可以找到例证。战国时期,秦国用圆形方孔钱,齐、鲁用刀币,三晋用布币,楚国用蚁鼻钱。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多种货币并存。晚清民国时期,市场上既有银两、银票、大洋,也有外国银元,还有西班牙金币等多种货币,此外各种军阀发行的军用券一定程度上也作为货币使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陈教授认为,虽然中国、西方历史上都有货币多样性的情况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黑田的观点是对的。在陈教授看来,货币的多样性并不是像黑田所说的是因为市场本身具有某些偏好。在古代社会,由于讯息取得的困难,更增加了不同货币(无论是出于相同发行者的主币和辅币,或者出于不同发行者的异国通货)之间定价的争议和麻烦。这种争议和麻烦才是“非对称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但是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流动性,当各种货币在各自流通时,各种市场彼此之间进行交易时,由于人们对于交易成本的降低需求,就会在各种货币中挑选出流通能力最强的货币。这样多种货币就会趋向一致,而不同的市场也会约略同时的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可能会选择较为方便的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如果方法得当,就会推动市场的统一与货币的统一。这就是货币的趋同性。

   陈教授举例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春秋战国各国的货币性质彼此不同,市场上并存多种货币,但是,随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黄金与秦的圆形方孔钱在市场上的流通能力比其他形制的货币强很多,到了战国后期各国逐渐选择黄金为交易媒介,圆形方孔铜钱的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广。通观战国政治变动趋势,会发现秦国从西向东征服六国的过程与黄金、圆形方孔钱流通范围的扩大基本一致,而且在此过程中,秦国常常用黄金去贿赂各国政要以瓦解其国力。也就是说,货币统一的势头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责任编辑:周烨
上一篇:诗仙李白为何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下一篇:揭秘:为何考古发掘中从未发现所谓的古墓“机关”?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