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民生现状 > >正文

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化路径
2022
05 /27
22:42
消息来源
光明日报
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化路径

郭连云 张彩丽

 

原标题: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化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富强,关乎民族复兴,关乎人民幸福。纵观人类发展史和文明演进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法治规范,离不开制度保障,同样也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常规化、系统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让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厘清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和层级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其教育对象广泛多层,认知水平差异较大。生态认知属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为依托,学科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在一般的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由于时间有限,生态文明教育不必追求广博、精深,而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阐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比如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污染物扩散规律、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等。与此同时,要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根本之道在于形成全民性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将各个学段的学生、各行各业从业者均纳入生态文明教育范围,并根据不同层次对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传授不同的生态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群体主要可采用正规教育方式,要求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相关的生态知识,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完整的生态知识链条。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要学习“爱护自然”“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生态启蒙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师应主要教授简单的自然常识,让孩子明白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培养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形成责任意识;在中学阶段,任课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与要求,讲解一些环保的基本原理;在大学阶段,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方面的专业素养。

   在社会层面,针对从业者可采取灵活教育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各行业。鼓励各行业探索符合自身行业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方法,帮助从业者提高生态认知能力,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全社会通过实施全民性和层次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生态文明素养。

  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伦理指向

   生态伦理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生态伦理教育的重点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

   强化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场深刻革命,既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同时也是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重大改变,是生态道德的一次根本变革。强化生态道德教育,其重点就是要让民众明白,我国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主要是因为它的根本诉求是要调整人的行为,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转变。

   强化生态平等教育。生态平等注重解决“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培养大众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意识,要求全社会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主动承担生态责任,推动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平等观。

  聚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就是要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首先是加大绿色穿着教育。目前,我们需要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穿着环保,倡导旧衣物再利用和互赠儿童衣物,有效提高衣物的利用率,起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垃圾污染的社会效果。

   其次是加大绿色饮食教育。在全社会培育健康低碳饮食文化,为不同人群制定融合健康和低碳双重目标的膳食指南,采取切实措施推广健康低碳饮食模式。大力倡导使用可重复利用的食品购物袋,自觉少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和一次性木制筷子。家庭减少食物浪费,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再次是加大绿色居住教育。鼓励房企和居民在设计、建造、装修住房时注重生态环保,在建材方面制定严格标准,鼓励采用绿色建材,营造简单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最后是加大绿色出行教育。交通运输消耗大量的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和诱发其他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改进,为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改善空气质量打下了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分类开展,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者:郭连云 张彩丽,分别系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兰州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银铃教师)

编辑:炜君 扎根
责任编辑:全保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人社部:今年全国技工院校计划招生140万人以上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